浪潮集团林楷智:在主板方寸间“绣花” 精益求精诠释工匠精神
鲁网11月7日讯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一个连续亏损五年、仅有400人的小厂,到如今年销售额超800亿元、员工超过3万人的大型企业,回顾浪潮集团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史,浪潮人坚持自主创新、精益求精的“工匠精神”,稳固了浪潮在国内IT企业中的龙头地位。
多年来,在各类“工匠”、“专家”、“标兵”评选中,不乏浪潮人的身影。记者发现,在近日出炉的“山东国资国企改革发展重大典型推选活动”获选名单中,“科技尖兵”一栏赫然显示着浪潮集团服务器研发总监、首席研究员林楷智的名字。
近日,随着“新中国成立70周年山东国资国企改革发展重大典型、事件推选”媒体采风活动的开展,记者走进浪潮集团,了解了林楷智肯下“绣花工”,勇当“大工匠”的故事。
方寸之间绣千针万线 创新进取打破国外垄断
从事服务器研发工作15年来,先后担任国家863专项“高端容错计算机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”硬件系统研发负责人、“面向大数据的内存计算关键技术预系统”课题负责人,“基于国产事务性处理器的系统研制及应用推广”硬件子系统研发负责人、“863浪潮亿级并发云服务器系统研制”硬件子系统研发负责人等,“高端容错计算机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”,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……
集多项荣誉于一身的林楷智是浪潮集团的元老级人物,在浪潮的各类研发工作中,林楷智都扮演了关键性角色,尤其是在浪潮集团的明星产品——“天梭K1”系统的研发中,林楷智下足了“绣花工夫”。
“天梭K1”系统是浪潮自主研发的关键应用主机系统,也是中国第一台关键应用主机,该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,也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3个掌握最新关键应用主机技术的国家之一,实现了国家信息化建设核心装备的自主可控。正因如此,“天梭K1”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研发工程,从芯片到板卡,都需要海量的研发。
“一块计算机主板上连接元器件的几万根铜线,需要用手一根根地画出来,就像绣花一样。器件的摆放位置、线宽、线距、角度,很难说哪种方式是最好的,每一点都考验着设计者的经验、耐心,以及细节上极为苛刻的要求。”
据悉,2008年,“高端容错计算机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”国家863专项立项后,林楷智就承担了硬件架构设计的关键性任务。如今回忆起当初研发时的状态,林楷智用上面那段话来形容连续奋战的3年。
林楷智说,当时,为了验证系统核心芯片的逻辑设计,自己和团队开发了FPGA验证板,单板采用了4颗当时最先进的V7 FPGA芯片来模拟一颗芯片的逻辑功能,单次投板成本高达120万元。“一旦设计失败,不仅120万元打了水漂,而且严重影响项目进度。”顶着巨大的压力,林楷智与团队制定了严格的技术评审方法,3万多根信号的连接,他用了2周检查核对。
林楷智介绍道,处理器协同芯片,是计算机中唯一复杂度可与处理器相比的芯片部件,浪潮研制的芯片组集成了4.5亿个晶体管,有2577根管脚,而intel最高端的通用处理器至强E7集成的晶体管数量为14亿个,针脚数却只有1567个,如此数量、如此规模的芯片设计是国内十分少见的。
“一般的处理器计算机板卡不超过5块,系统布线5000到7000条。而‘天梭K1’系统板卡数量超过110块,布线9万条以上。特别是计算板,尺寸只有 50cm* 60cm,如此狭小的面积上有4万个管脚,20层布线。”林楷智感慨道,“可以说,我们挑战了业界计算板卡加工工艺极限。”
最终“天梭K1”设计完成后,整套系统有300个传感器,367种、2177个零件,有500多位像林楷智一样的工程师参与了研发。
“躺椅文化”激发斗志 勇于突破转型升级
在浪潮,像林楷智一样追求极致、锐意创新的人员不在少数。在浪潮的研发大楼,经常会看到研发人员彻夜攻关的场景,累了便在身边的躺椅上休息一会,然后再接着干。这些躺椅不是个别人有,而是每人一把,被研发人员称为“加班神器”。浪潮把这种现象称为“躺椅文化”。
在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看来,“躺椅文化”背后隐藏着的正是浪潮创新的一把“秘钥”——斗志,这是挑战自我、超越极限的精神,是永不服输的信念。
谈到“躺椅文化”产生的深层原因时,孙丕恕说,在IT领域,国外企业始终占据强势的垄断地位,没有敢于竞争的昂扬斗志,就无法挺起民族IT产业的脊梁;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,就会很快“死于安乐”。支撑一个企业要靠一股“气”,包涵企业的气节、民族的气节。
“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,精神有时能够焕发出超越物质的力量。‘躺椅文化’实际上彰显的就是一种工匠精神,它引导大家在工作中追求精益求精,提高品质做响品牌。”孙丕恕说。
记者了解到,在创新、拼搏的精神引领下,近年来,浪潮一方面向云服务、大数据运营商转型,另一方面不断整合自身优势,推动我国工业互联网落地生根,打造智慧企业大脑,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插上云计算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的翅膀。
“作为工业互联网平台运营商,浪潮正致力于结合行业特色,与行业龙头企业与共建工业互联网平台,逐步形成产业链上下游融通发展的行业平台;结合区域产业特色,浪潮搭建面向中小企业的区域性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。”据相关负责人介绍,在工信部《2018 年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拟支持项目名单》中,浪潮成为首批入选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试验测试的企业。同时,浪潮还建设地方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,并联合生态合作伙伴,共同打造大型企业集成创新示范以及区域特色产业示范基地,加快推进企业系统上云、设备上云、产品上云和能力上云,推动工业互联网产业全面发展。
据介绍,浪潮还联合国内制造业龙头打造了一批智能制造示范标杆,推动中储粮、山东钢铁、中国重汽、伟星集团、云内动力等企业的数字化转型,其中中储粮的智慧粮库系统是国内应用规模最大的工业大数据、物联网应用系统;格力、美的、东阿阿胶、鲁花等企业利用浪潮与中检学会联合推出的质量链网,开展全面质量提升。这些产业实践与模式探索,进一步为传统产业全面走向智能制造,打造智慧企业铺平了道路。
大众网·海报新闻济南11月5日讯(记者 逯禹涵)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一个连续亏损五年、仅有400人的小厂,到如今年销售额超800亿元、员工超过3万人的大型企业,回顾浪潮集团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史,浪潮人坚持自主创新、精益求精的“工匠精神”,稳固了浪潮在国内IT企业中的龙头地位。
多年来,在各类“工匠”、“专家”、“标兵”评选中,不乏浪潮人的身影。记者发现,在近日出炉的“山东国资国企改革发展重大典型推选活动”获选名单中,“科技尖兵”一栏赫然显示着浪潮集团服务器研发总监、首席研究员林楷智的名字。
近日,随着“新中国成立70周年山东国资国企改革发展重大典型、事件推选”媒体采风活动的开展,记者走进浪潮集团,了解了林楷智肯下“绣花工”,勇当“大工匠”的故事。
方寸之间绣千针万线 创新进取打破国外垄断
从事服务器研发工作15年来,先后担任国家863专项“高端容错计算机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”硬件系统研发负责人、“面向大数据的内存计算关键技术预系统”课题负责人,“基于国产事务性处理器的系统研制及应用推广”硬件子系统研发负责人、“863浪潮亿级并发云服务器系统研制”硬件子系统研发负责人等,“高端容错计算机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”,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……
集多项荣誉于一身的林楷智是浪潮集团的元老级人物,在浪潮的各类研发工作中,林楷智都扮演了关键性角色,尤其是在浪潮集团的明星产品——“天梭K1”系统的研发中,林楷智下足了“绣花工夫”。
“天梭K1”系统是浪潮自主研发的关键应用主机系统,也是中国第一台关键应用主机,该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,也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3个掌握最新关键应用主机技术的国家之一,实现了国家信息化建设核心装备的自主可控。正因如此,“天梭K1”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研发工程,从芯片到板卡,都需要海量的研发。
“一块计算机主板上连接元器件的几万根铜线,需要用手一根根地画出来,就像绣花一样。器件的摆放位置、线宽、线距、角度,很难说哪种方式是最好的,每一点都考验着设计者的经验、耐心,以及细节上极为苛刻的要求。”
据悉,2008年,“高端容错计算机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”国家863专项立项后,林楷智就承担了硬件架构设计的关键性任务。如今回忆起当初研发时的状态,林楷智用上面那段话来形容连续奋战的3年。
林楷智说,当时,为了验证系统核心芯片的逻辑设计,自己和团队开发了FPGA验证板,单板采用了4颗当时最先进的V7 FPGA芯片来模拟一颗芯片的逻辑功能,单次投板成本高达120万元。“一旦设计失败,不仅120万元打了水漂,而且严重影响项目进度。”顶着巨大的压力,林楷智与团队制定了严格的技术评审方法,3万多根信号的连接,他用了2周检查核对。
林楷智介绍道,处理器协同芯片,是计算机中唯一复杂度可与处理器相比的芯片部件,浪潮研制的芯片组集成了4.5亿个晶体管,有2577根管脚,而intel最高端的通用处理器至强E7集成的晶体管数量为14亿个,针脚数却只有1567个,如此数量、如此规模的芯片设计是国内十分少见的。
“一般的处理器计算机板卡不超过5块,系统布线5000到7000条。而‘天梭K1’系统板卡数量超过110块,布线9万条以上。特别是计算板,尺寸只有 50cm* 60cm,如此狭小的面积上有4万个管脚,20层布线。”林楷智感慨道,“可以说,我们挑战了业界计算板卡加工工艺极限。”
最终“天梭K1”设计完成后,整套系统有300个传感器,367种、2177个零件,有500多位像林楷智一样的工程师参与了研发。
“躺椅文化”激发斗志 勇于突破转型升级
在浪潮,像林楷智一样追求极致、锐意创新的人员不在少数。在浪潮的研发大楼,经常会看到研发人员彻夜攻关的场景,累了便在身边的躺椅上休息一会,然后再接着干。这些躺椅不是个别人有,而是每人一把,被研发人员称为“加班神器”。浪潮把这种现象称为“躺椅文化”。
在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看来,“躺椅文化”背后隐藏着的正是浪潮创新的一把“秘钥”——斗志,这是挑战自我、超越极限的精神,是永不服输的信念。
谈到“躺椅文化”产生的深层原因时,孙丕恕说,在IT领域,国外企业始终占据强势的垄断地位,没有敢于竞争的昂扬斗志,就无法挺起民族IT产业的脊梁;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,就会很快“死于安乐”。支撑一个企业要靠一股“气”,包涵企业的气节、民族的气节。
“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,精神有时能够焕发出超越物质的力量。‘躺椅文化’实际上彰显的就是一种工匠精神,它引导大家在工作中追求精益求精,提高品质做响品牌。”孙丕恕说。
记者了解到,在创新、拼搏的精神引领下,近年来,浪潮一方面向云服务、大数据运营商转型,另一方面不断整合自身优势,推动我国工业互联网落地生根,打造智慧企业大脑,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插上云计算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的翅膀。
“作为工业互联网平台运营商,浪潮正致力于结合行业特色,与行业龙头企业与共建工业互联网平台,逐步形成产业链上下游融通发展的行业平台;结合区域产业特色,浪潮搭建面向中小企业的区域性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。”据相关负责人介绍,在工信部《2018 年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拟支持项目名单》中,浪潮成为首批入选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试验测试的企业。同时,浪潮还建设地方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,并联合生态合作伙伴,共同打造大型企业集成创新示范以及区域特色产业示范基地,加快推进企业系统上云、设备上云、产品上云和能力上云,推动工业互联网产业全面发展。
据介绍,浪潮还联合国内制造业龙头打造了一批智能制造示范标杆,推动中储粮、山东钢铁、中国重汽、伟星集团、云内动力等企业的数字化转型,其中中储粮的智慧粮库系统是国内应用规模最大的工业大数据、物联网应用系统;格力、美的、东阿阿胶、鲁花等企业利用浪潮与中检学会联合推出的质量链网,开展全面质量提升。这些产业实践与模式探索,进一步为传统产业全面走向智能制造,打造智慧企业铺平了道路。(记者 逯禹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