枣矿集团挖煤“用鼠标” 卖煤“看菜单”
鲁网12月18日讯 “我父亲是煤矿工人,因为常年在采掘一线工作,我自童年、少年时期,就难得见到他一面,父爱几乎是缺失的;而今天,我可以在工作之余陪伴在父母与孩子身边,家人很知足,也很幸福。”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,山东能源枣矿集团滨湖煤矿“80后”综采工区技术员姜辉这样感叹道。
姜辉是位“煤二代”,而与父亲那一辈“常常晚上在井下”不同的是,在滨湖煤矿,夜班已经取消,晚上10点到第二天凌晨6点,矿井作业面没有了矿工身影,一线员工的劳动强度大幅降低,收入还明显提升。这得益于滨湖煤矿薄煤层自动化开采技术的应用,“矿工井下采煤两头不见太阳已经成为历史。”姜辉对此感慨良多。
这是枣矿集团应用新技术、推广新模式、创新新机制、培育新业态的缩影。落实十九大精神,这家百年老矿正在探索一条创新发展、转型升级的新路。
发力智慧矿井
对于企业的技术升级,感触颇深的不仅仅是姜辉。大学生采煤班班长魏新建对经济导报记者说:“黑色的煤炭如今也是绿色能源,因为技术升级改造后,原煤全入洗、跨矿入洗、洗配结合成为现实。随着技术的进步,员工个人的心态也发生了质变,原来提起‘采煤’就有点自惭形秽,如今觉得很自豪。”
采访中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,在枣矿集团的支持下,滨湖煤矿先后斥资亿元进行装备升级,他们新上了全国首台薄煤层自动化无人开采机组。工作面生产期间仅需要3名职工(1名远程操控工、2名巡查工)即可完成割煤、推溜、移架和运输等生产流程,整个综采工区配备60人就能完成正规循环生产,较传统工作面减少岗位67个,用工压缩53%以上,回采工效达每工48吨以上,人均工效增幅195%。
如今在这家煤矿,操控员只需坐在操控室,通过视频就可以掌握生产状况,用键盘和鼠标控制工作面智能化综采机组所有设备。
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,“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鼓励国有企业以市场为导向持续加大研发投入,突破和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,培育一批高附加值的尖端产品”。践行十九大精神,枣矿集团切入、发力点很多。他们正在把先进的技术、装备和管理引入煤炭生产,致力打造集约高效生产体系,以“科技驱动”取代“人力驱动”。该集团9个矿井取消采煤夜班,生产模式变革走在行业前列。比如,付煤公司应用全国首套大采高自动化生产机组,可精简人员近60%,工效提高3.5倍;高煤公司运用智能巡检机器人代替人工巡检;蒋庄煤矿洗煤厂原来一个人只能看管3到5台设备,现在通过远程控制手段,一人可同时兼顾36台设备的运行监控……
滨湖煤矿党委书记勇俊告诉经济导报记者,滨湖煤矿瞄准“智慧矿井”建设的目标,将围绕智能选矸系统、智能调度指挥系统、智能洗煤系统、智能可视集控系统升级等,打造“智慧矿井”。其中,智能选煤系统通过大数据智能分析平台,借助浮选系统自动化控制、系统负载智能跟踪控制等,生产出所需产品。“该系统运行后,预计每年产生经济效益200多万元。”
再增值文章这么“做活”
“实施‘订单式生产,菜单式销售’经营模式以来,我几乎滴酒不沾了!”7日下午,枣矿集团新安煤业公司副经理、产销协同办公室主任洪启忠表示。
这背后,正是枣矿集团摒弃出煤卖煤的老路子,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把生产煤炭变为经营煤炭的战略部署。他们成立煤炭产品研发中心,为客户提供“私人定制”服务和燃料综合解决方案。据悉,营销方式变革以来,枣矿已研发新精煤品种18个,彻底改变了原来靠单一低灰低硫1/3焦精煤打天下的局面。
新安煤业主动让煤场对接市场,让洪启忠也有了方向感。“之前生产不知市场需要,客户找不到所需的煤炭,生产和市场脱节,质量和价格都没有话语权。”据悉,新安煤业“订单式”生产、“主动式”营销,实现了效益最优,“正确处理煤炭质量和资源回收的关系,避免顾此失彼,对煤炭资源做到‘颗粒归仓’。”洪启忠称,他的管理越来越轻松,明年会加大生产、调度、煤质、洗煤、销售部门的配合,找准影响产销的关键点和着力点,深化产销协同发展。
十九大报告提出,“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综合性改革,探索有效的运营模式,发挥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平台作用。”枣矿集团发力“运营模式”改革,实施精煤战略,优化产品结构,增加产品附加值,掌握市场主动权,从“单一的煤炭生产商”转向“煤炭产品综合服务提供商”,通过深化产销协同,提供从井口到炉口全方位服务。
“资源有限,不可再生。”采访中,枣矿集团相关人士不乏危机感地多次对经济导报记者这样提及。
关键是下一步怎么办?
煤炭资源不可再生,新兴产业是新增长点,十九大之后,枣矿坚定了培育壮大新兴产业、带动企业转型升级的方向。该集团董事长、党委书记满慎刚表示,“未来,枣矿集团将推进战略转移、战略转产、战略转型,促进内涵管理全面升级、内部改革全面深化,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。”(经济导报-山东财经网)